2008年1月20日 星期日

Web 2.0之勇氣

20080120

下午,凌健老師趁著研討會的休息時間,抽空和我簡短了討論「第八個習慣」論壇的走向,很多的老朋友都不發言了,或許是因為新朋友是衝著和twhsi討論時間管理而來,我們卻忽略到老朋友們在網路讀書會的原始需求點。

首先,為twhsi澄清一下,他並非刻意將論壇導向時間管理,只是當他寫出了一篇篇的讀書心得,並沒有太多的回應。或許,我們選的書不夠多或是太深了,凌老師也有這個感覺,彼得杜拉克的「旁觀者」的確是本好書,但書內蘊含的哲理卻也一時之間無法大量消化。

很多人說,這個Web 2,0的時代,是分享和自我行銷的時代,「分享需要勇氣,勇氣需要鼓勵」(Money & You林偉賢老師的慣用語),twhsi和我非常認同,不要失去rainbow創辦這個論壇的初衷,但是要大家一起來,提供意見、書目,借由凌老師豐富的讀書會經驗,我們再來討論一些好書心得。古道之前寫了很多讀書的方法論,去試試看,也會有和之前不同的想法。

我先代凌老師率先丟出這個議題,請大家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書目吧!

最後再請凌老師幫我們篩選一下,身為七七讀書會的會長,明道中學老校長和現任校長最倚重的人,挑書絕對有獨到的眼光。我找到一篇有關凌老師的介紹文,足以說明他是多麼有勇氣的長者,網路不是年輕人的專利,而是充實自己生活的一個工具選擇,我眼中的凌老師,就是Web 2.0勇氣分享的最佳典範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引用資料來源:http://smail.mingdao.edu.tw/~alumnus/e143.html

燈火闌珊是故人

凌 健老師
服務明道30年
現任研究發展處主任            作者:周凌漢老師

  
  海海人生,潮起潮落,每個人的生命裡,總不斷經歷著人來人往,聚散無常;有心人拓下足跡,無緣者擦肩而過,然而對於每位明道人而言,他們心中感念的角落,始終將擁有著一位永遠的摯友,一位恆久守侯的老朋友─凌健,凌老師……

  民國六十年,木棉花乍歇,蟬唱燦爛仲夏,一位高 帥氣,氣宇軒昂的中、俄混血地理教師,在明道中學埋下他的人生大夢,薰風飄過他微卷的髮絲,透過那雙深邃灰藍眼眸,他預見未來桃李生 涯的豐富不凡,他也清楚地的知道,這一路走來的理想浪漫,正是在明道,莘莘學子的夢田裡,耕 耘播種,歡喜收穫!

  於是,有著堅持,卻無悔怨,攸忽近三十載的明道生涯,回首來時路,凌健老師仍舊不改最初的選擇和熱愛,「在明道,是一個不斷成長的環境,有著不斷地學習機會;在這兒,不放棄任何學習蛻變,使我覺得人生永遠有勁、有魅力!」,眼中依舊閃著動人光采,平和沈穩語氣中所敘述的,正是凌老師生活中最大重心及快樂泉源:學習、創造力與自我挑戰。

  凌健老師初來明道,曾擔任過高中、補校的導師,當時課餘之暇,他便帶領著同學們四處參觀中部地區的古蹟文物,作田野調查,攝影實錄;亦曾至惠明盲校作關懷探訪。打開不同視野,充實各個領域,給孩子一張多元人生風景地圖,再引導孩子們抽絲剝繭一窺天地廣闊,是凌健教學的趣味和理念,擁有相同的認知,凌健一旦跨入訓導工作領域,更是揮灑自如,除了拓展校內的知性、感性的各項訓育陶冶工作外,建立明道人自動自發,重視榮譽之內省目標,也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,他堅信,讓學生有思考判斷的空間,學習作自我管理者,遠勝於讓同學作一個被動的被管理者,前者教導信念原則,後者烙印鐵血教條,不同的過程成就不同的價值判斷,主宰一個人的思維模式!

  二十年的訓導工作,凌健的細膩謹慎使得他所辦理的每項活動皆如預期,未出差池,凌老師的信念是每件事都必須以最周全完備的事前準備應對;相較於工作中的成長,為激發更強大的內在學習潛能動力,凌健老師也積極投入各類社會活動,例如加入樂山文教基金會,為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不遺於力且擔任義工服務,又如參與中華民國自然生態攝影學會、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…等社教團體,透過付出關懷,犧牲享受,凌健覺得成就愈多人生的壯大美麗;另方面,以身作則地跳脫呆板生硬的教科書,也是他開啟學生樂在學習,享受學習的指標方針。

  凌健老師鶴立雞群般地身高,再加上平時較內斂寡言的沈默,往往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斂然高不可攀,神秘莫測,聽到有人以「神秘」形容他,凌老師不覺啞然失笑,他說,「我一點兒也不神秘啊!不過,我倒是一個不極端,不偏鋒,十分理性的人!」,個性上的拘謹,讓凌健在拓展人際關係上,時時面臨了新的突破和挑戰,針對這項人格特質,凌老師一點也不以為忤,他坦然接受這樣的自己,不過,他更時時努力改進自我的過於靜默的「習慣」,凌健後來為自己訂下了三項小原則,他稱之為「談天說地的聊天行為」─「談事情,周遭人、事、物,一些雙方可互動的簡單事情;談感情,內心的感覺、情緒,可以交換感動的內心世界;談價值,彼此的希望、關懷,讓交談更上一層樓的價值討論。」,凌健說,人際互動是一個可以學習的浩翰領域,多年來,他一直樂此不疲,歷經不斷地充實、修正、執行,落實階段,他深深體悟出,改善溝通技巧、協調能力之真諦是調整自我而非企圖改變他人。與不喜歡的人合作,溝通是修練的功課,凌健總期勉自己,嘗試走一條不同的路,山陰道上,看絡繹不絕的好風好日,依然是期期可待的。

  許多人會羨慕凌老師滔滔不絕的好口才,針對這項優勢,他十分謙虛地表示,每一次的上台報告、演講、經驗分享,之前的累積和準備是絕對必要,因此,並不是他很會說話,可能是較嫻熟資訊的歸整分析。至於如何能精進這樣的功夫,凌健說,透過經常性的閱讀來累積;藉由交談來激蕩思考;更靠著寫作來沈澱思緒,上述的訓練,持之以恆自然而然能夠帶動思路啟轉,左右逢源了。

  亦正因此,凌健在校內創辦了「e網讀書會」,基於終生學習,積極成長以及相互分享的理念,加入的夥伴相當踴躍,目前網路資訊過於浮濫,如何集思廣益篩選出精緻動人的訊息,是凌健希望從「e網讀書會」傳播給大家的文化種子,每學期他訂下十二個不同主題,引領大家閱讀、解析,與回饋,是的,在無涯的網際網路迷宮裡,試著結合人文、音樂、科學、生活等範疇,打破時空有限距離,建構出另一個具生命動力的團隊,一直為凌老師的理想願景,讀書會成員,也期盼明道校友來加入豐富,一同進步成長!

  自詡理性的凌健,一路走來皆有著一位溫婉感性的師母時時相伴,她與他彼此支持、相互鼓舞,典雅秀逸的師母是凌老師生活中最美麗投契的一幅風景,凌老師說,人與人的遇合,是否能融入對方生活、思想,當下領悟雙方的感覺和想像,決定了兩人能否牽手共度人生旅程最關鍵的要素,倘若時光倒流,凌健眨眨眼,笑意盎然地說,他還是會選擇相同的這位女子,伴隨他欣賞,享有所有人生的多彩多姿、百般好滋味!

  對於明道校友會目前的運作狀況,凌老師以師長的角色給予它更多更大的支持及鼓勵,他指出,一個積極有活力的校友會,需要參與成員的高度互動,以及對這個團體的歸屬認同,它應該具有更多的成長空間,發展潛力,校友們不妨跳脫出所謂一般制式化校友會的刻板、僵化組織模式,換另外角度,把明道校友會轉換為一個能成就更多事業、為更多人服務的光熱組織。

  至此,凌健說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小故事,他說,早在西元一九七八年,SONY就已開發出CD唱片的技術,後來遲遲未量產的原因竟是出在當年唱片的規格為徑長十二吋,若套用相同規格,一張十二吋大的CD的成本高達一百美金,如此高昂的價格是沒有市場性,因此而被放棄生產;三年後,荷蘭PHILIP也研發出 CD的技術,便擬向日本SONY提出雙方合作的計畫,當PHILIP公司的人帶著他們自研的CD前往日本時,SONY見到PHILIP的CD成品甚是驚訝,原來CD縮小了,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規格,到底PHILIP是如何決定CD大小的呢?

  PHILIP 工作人員坦言,技術剛研發之初,他們也不知CD的大小規格該如何設定,恰巧研發團隊的領導人與柏林交響樂團的指揮是好友,在不經意地詢問下,指揮家說:「現在的唱片都太小了,單面唱片至少要能收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!」多麼地不可思議,早在一百五十年前,當貝多芬完成第九號交響曲時,雷射CD的規格就已經被決定了!

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譬如從「空間」換到「時間」這樣思維模式的轉變,會使一切的事情都會變得不一樣,凌健期待校友會不斷注入新血輪,走出窄淺的思考方式,自會有另番宏觀的氣象,凝聚出不一樣的智慧結晶。 論及人生至樂為何?凌健悠哉地說:「不間斷學習,理解新知識的喜悅,是我最大的滿足及快樂;閱讀、思考、探索,我似帝王,誰都無法剝奪、否定我在上項三個園地中的耕耘與努力!」

  每一項抉擇,每一個決定,每一條人生的叉路,凌健老師都勇敢地忠於自己的取捨,然後全心地投入,也正因此,他會讓我們覺得,他的故事永遠是那麼地動人精彩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