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0523
5月18日,在twhsi的幸福行動家時間管理研討會,我站在後頭,一方面和昆宏、小關、宏霖、長風盯著活動的環節以隨時做支援,一方面聽著twhsi的講解…
對於to be這檔事,還真是每人有每人的認知,各彈各的調!
這次我上台支援,分享我對to be的想法和做法,之所以如此,是因我起了頭:
在去年和twhsi去北京Google做研習時,深切的感覺到這些一流的網路人才好像都少了to be的設定,也不太清楚要如何做,我建議多加些to be的元素,twhsi從善如流的採納。但twhsi的解說在我這研習成功學的實踐者來看,又少了一點味兒,才建議twhsi若時間能安排,讓我跟大家分享一次吧…總覺得起了頭就要收個尾,也得讓twhsi更瞭解我所認同的to be為何!
twhsi認知的to be調性是:
.死後您想讓別人如何回憶您!
.to be是夢想家!
.追求to be的故事-M&Y的家人培剛要去上星光三的PK賽!
.twhsi要去多家知名公司做一日研習會!
我認知的to be調性是:
.我是怎麼看待自己的!to be這檔事,完完全全地與他人毫不相干。競合關係上,我的朋友、敵人、家人、愛人…都對我有著不同的回憶,這我完全無法管,但是我看待並定義自己時,就決定我的行動,以及到死亡那天來臨時累積的所有結果。
.to be不只是夢想家,也必須是執行力強的行動者。否則,若做夢就能把to be做出來,我們只要每天在家睡大頭覺就好,不是嗎?
專案管理在談:
「計畫、指導及控制;人力資源、設備、物料及時間,並滿足技術、成本及時間的限制!」
這也是時間管理對to be有著必然的重要性之因,並不是我為了在時間管理的研習會中談to be而將兩者硬拉在一起!
.to be會是人生這個專案管理的事,它是必須要去認識自己、定義自己、設定自己的,而能被規劃、管理、績效評估,甚至願意的話,也能用要徑法(PERT)來做,或畫出甘特圖來檢視。to be不需追求,只要發現與覺察,它能用方法、程序來找出價值觀,進而設定里程碑(Milestone)或任務(Task),要追求的是里程碑或任務的品質,一步一步的達成。設定後,to be早就在那裏也一直在那裏,伴著自己所做的每件事,就像北極星在天空對旅人的指引!
我所認知的to be,全然回歸到自身,做自己…
問自己這句話:「Who are you?」
出來的答案,就是to be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